我国老年HIV感染者合并用药和潜在的药物间相互作用不容忽视
【摘要】: 近日,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团队牵头的一项关于中国艾滋病人群合并疾病与合并用药的全国大规模调查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ofInfectionandChemotherapy》上。
对于艾滋病患者,国际上公认大于50岁就算进入老年。随着中国艾滋病人群老龄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感染者开始罹患其他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疾病等。在服用抗病毒的药物的同时,许多非艾滋病药物正在被使用。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近日,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团队牵头的一项关于中国艾滋病人群合并疾病与合并用药的全国大规模调查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上。这是我国首个在HIV感染人群中开展的、全国性的患者合并用药以及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包括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地坛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全国20余家艾滋病诊疗医院参与了这项研究,共收集1804份问卷。该研究发现,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联合依非韦伦的“鸡尾酒”疗法,仍然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抗病毒方案,整合酶抑制剂的使用率不到5%。50岁以上的老年HIV感染者,合并用药比例和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风险,均为50岁以下患者的2倍。年龄≥50岁、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以及较低的CD4水平,是合并用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50岁、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合并慢性疾病,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抗高血压药物与抗病毒药的药物相互作用最为常见。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感染者有三分之一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提示医生对使用该药的人群需更加注意询问其合并用药和合并疾病,及时调整方案。研究提示中国艾滋病人群的综合健康管理仍十分薄弱,随着中国艾滋病人群老龄化的发展,药物相互作用必须受到更多的关注。
(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