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logo

底部

版权所有: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沪ICP备10214346号-5   沪卫(中医)网审【2012】第10069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201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上海 金山总部:上海市金山区漕廊公路2901号 
市区分部:上海市虹口区同心路921号    电话:021-37990333 企业网点

内页banner

资讯详情

用疾病分类来描绘我们生死的方式

【摘要】:
《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用疾病分类来描绘我们生死的方式    对疾病和死亡进行编码   除了卫生统计,几乎没有更真实的方式来折射国家的安康状况。诸如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经济指标可能对单个国家的繁荣状况带来扭曲,而疾病和死亡数据则会显露所有人到底在如何过活。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是卫生统计的基础,它映射人类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中的状况: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伤害或疾病以及可能
  《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用疾病分类来描绘我们生死的方式
 
 
  对疾病和死亡进行编码
 
  除了卫生统计,几乎没有更真实的方式来折射国家的安康状况。诸如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经济指标可能对单个国家的繁荣状况带来扭曲,而疾病和死亡数据则会显露所有人到底在如何过活。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是卫生统计的基础,它映射人类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中的状况: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伤害或疾病以及可能导致死亡的任何情形,都会被编码。
 
 
  不仅如此,《国际疾病分类》还捕捉到一些健康影响因素,或造成死亡和发病的一些外部原因,从而使人们从整体上看待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各方面生活。
 
 
  这些卫生统计数据奠定了当今在医疗卫生领域做出的几乎所有决定的基础--了解人们生病以及最终死亡的因素,是描绘疾病发展趋势和流行状况的核心所在,由此决定如何规划卫生服务,如何分配医疗资源,以及如何对研发进行投资。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可被用来确定日益稀缺资源的最佳投资方向,因此它在财政方面的作用极大。与此同时,美国等国家将《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作为健康保险的计费基础,因此它与医疗保健的资金紧密相连。
 
 
  至关重要的是,全球74亿人使用接近7000种语言,《国际疾病分类》为记录、报告和监测健康问题提供了一个通用词汇表。五十年前,日本、肯尼亚和巴西不太可能就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作出相同诊断。而现在,别国的医生可能看不懂病人病历,但他们懂得《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含义。
 
 
  要不是能够通过《国际疾病分类》提供标准化一致数据,每个国家或区域就会有自己的分类,这些分类很可能只适用于其自身使用地点。标准化是解决全球健康数据分析问题的关键。
 
 
  为21世纪做好准备
 
  2018年6月18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发布18年后,世卫组织将发布第十一次修订本(简称ICD-11),以使会员国有时间制定实施计划。预计将向2019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提交ICD-11,供各国审议通过。该修版本经历了10多年的制定过程,它在ICD-10基础上作了很大改进。
 
 
  首先,这次更新面向21世纪,反映了科学和医学方面的重大进展。其次,目前它与电子医疗应用程序和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整合。新版本完全做到了电子化,更加便于使用,这将使出错率下降,并可记录更多细节,所有这些都将大大提高这一工具的可用性,特别是对资源匮乏环境而言。
 
 
  第三个重要特征,就是ICD-11是通过透明、合作方式制定的,合作范围之广在《国际疾病分类》制定史上绝无仅有。《国际疾病分类》有一定复杂性,有时看似一个需要得到数月培训的深奥卫生工具--在全球报告死亡数中,得到正确编码的人数约为三分之一。 这次修订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其更易于使用。?
 
 
  修订过程
 
  2000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重启面向21世纪的《国际疾病分类》。在此之前,《国际疾病分类》每十年左右修订一次,因此需要对1990年发布的ICD-10作出修订。 自从ICD-11修订工作在东京启动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团队与联合专题组一道制定了可向各国发布的版本。在修订过程中,已请有关方面提出修改意见,迄今为止世卫组织共收到1万多份提案。
 
  版本转换
 
  2019年提交到世界卫生大会的版本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然而,由于改用新系统需要在技术方面作出大量调整并开展培训--从初级卫生保健小型诊所到大型医院的数千名编码人员将需要接受再培训--从使用ICD-10转向ICD-11不可能一蹴而就。 虽然有些国家会较早采用,但可能不会有太多国家在短时间内予以采纳--有些国家仍在使用ICD-9,还有少数国家甚至在使用ICD-8。
 
  代码虽小但影响巨大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对于医疗服务的提供以及医疗融资和健康保险具有影响,这表示临床医生、患者群体和保险公司等都要极为重视《国际疾病分类》的使用--许多团体往往对某种疾患的纳入与否,或者应该如何进行分类持有强烈看法。
 
 
  例如,某些从事中风工作的人士长期以来一直在推动将其从已被归属六十年之久的循环系统疾病转到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这在ICD-11中已得到体现。支持这一移动的人士把对疾病治疗和死亡报告的重要影响列为主要驱动因素。
 
 
  与《国际疾病分类》发生关联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被纳入与否并不是根据疾患本身的正当性或治疗效果来判定的。中医在日本、韩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使用,这次对传统医学的首次纳入,就是要采取方法记录在古代中医中所描述的疾病流行病学数据。
 
 
  有时对性健康疾患的纳入情况作出修订,是由于医学证据与文化定型观念不符。例如,1948年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六次修订本将同性恋归为精神障碍,当时假设这种格格不入情况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体现;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同性恋从《国际疾病分类》和其他疾病分类系统中被移除。
 
 
  与此同时,还将性别不一致问题从《国际疾病分类》的精神障碍部分移至性健康疾患。其理由是,虽然现在已有证据明确表明,这不是一种精神障碍,且硬是这样分类确实会使变性者蒙受巨大耻辱,但在卫生保健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需求,如果这一疾患被冠以《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就可使这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好满足。
 
 
  对于精神卫生疾患而言,由于《国际疾病分类》是一种诊断工具,因此这种代码尤为重要。这样一来,某些疾患通常会在《国际疾病分类》问题上招致很大兴趣。这包括游戏障碍,有足够证据表明,这是需要通过《国际疾病分类》进行追踪的健康问题。囤积障碍等其他成瘾行为现已包含在ICD-11中,诸如“性欲亢进”等疾患已被重新归类为“强迫性性行为障碍”。
 
 
  对ICD-11精神障碍部分做出的一个重大修改是,统计人员尽力简化代码,使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而非精神卫生专家对精神卫生疾患进行编码。这是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原因是全球仍然缺乏精神卫生专家--需要得到精神卫生治疗的人员中有十分之九没有得到医治。
 
 
  疾病趋势和最大杀手
 
  通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获得的数据对各国至关重要。借此可描绘世界各地的疾病趋势和死亡原因,后者即是人口健康的关键指标,也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社会决定因素,如教育、营养和公共基础设施--简而言之,它会映射一个国家的脆弱性所在。
 
 
  人们要是住在拥挤不堪且没有清洁饮用水的不适当房子里,这样的国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腹泻病发病上升情况。
 
 
  全球卫生观察站是世卫组织通过1000多个指标获取与健康有关的统计数据的网关。将通过《国际疾病分类》获得的编码数据填充到全球卫生观察站,使世界卫生组织能够每年报告世界卫生统计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对于追踪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关键目标的进展至关重要。
 
 
  全球卫生观察站的死亡率数据显示,虽然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是全球最为重要的两个杀手,在2015年共造成1500万人死亡,但按全球不同大陆仔细分析统计数据可能会显现截然不同的情况。
 
 
  在非洲,下呼吸道感染和艾滋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而暴力则是美洲区域和东地中海区域的十大死因之一。
 
 
  ICD-11会使用多久?
 
  每十年左右对编码进行修改的原因是:各国可以申请开发自己的改编本。不允许各国更改基本代码,但各国可以补充细节--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卫生系统和环境制定更为细化的版本。
 
 
  创建定制版本的国家可向其他国家出售,并对后者开展使用培训。因此,源于澳大利亚的版本可为他国所用。皮肤病学或精神卫生等专业的从业者也可能想编制自己的改编本。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多年来都在适当调整《国际疾病分类》,纳入在医学方面的新认识,因此预计各国都会效仿。然而,许多国家并没有这样做。
 
 
  世界卫生组织大概每一年都将这些兼容性略有不足的数据进行比较。
 
 
  多年来,在版本控制方面渐行渐远,全球出现了几个稍有差异的版本。因此,需要用新版来重塑这一系统。
 
 
  然而,ICD-11是以电子方式制定的,因此它更像是一个动态文件,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最新版本。其灵活性应当确保使用寿命的长期性。
 
 
  《国际疾病分类》历史
 
  《国际疾病分类》的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的英国。当时每一周,伦敦死亡清单(London Bills of Mortality)都会刊登中世纪疾病死亡数:坏血病、麻风病和大杀手--鼠疫。
 
 
  直到19世纪后期,当时刚从克里米亚战争中返回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主张,有必要收集疾病和死因统计数据。此后便开始有系统地收集数据。
 
 
  大约在同一时期,法国统计学家耶克?贝蒂荣(Jacques Bertillon)推行了贝蒂荣死因分类法,该方法得到了若干国家采纳。
 
 
  在20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承袭了贝蒂荣分类系统,并加以扩展,纳入了伤害和疾病原因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而制定了《疾病、伤害和死因国际统计分类》(ICD)第一版。这为描绘疾病趋势和死亡原因首次收集了发病和死亡数据。
 
  (来源: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编辑部编辑)

公共卫生信息

公共卫生信息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分享

内页左侧内容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